CCTV-10
2019.12.30 15:38播出
《中国影像方志》江西卷 南丰篇
南丰篇 预告片
也许是一方水土的慷慨馈赠,南丰物产之盛,使得这里的地名,自古就与“丰”字相连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(公元257年),南丰县始建。当时,吴王刘濞划出南城县南部置县时,就以丰字作为县名,当时徐州境内已经有一个丰县,为避免重名,冠一南字以示区别,名之为南丰县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白舍瓷器莹润如玉
2007年12月28日,举世瞩目的宋代商船“南海一号” 以整体打捞的方式正式出水,超过14万件的宋代文物得以重见天日,其中宋代瓷器数量巨大。然而,少量青白瓷的产地让陶瓷专家们困惑不已:它们品质极高,器型、胎质却与传统大量烧制青白瓷的景德镇和福建窑口存在差别。
白舍窑,江西五大名窑之一,位于南丰县白舍镇西侧,是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的重要民间窑场。这里出产的瓷器釉色晶莹,胎薄而白,质密而坚,被誉为“瓷中之玉”。
2013年,白舍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以白舍窑遗址为核心的“白舍特色小镇”也被列入南丰重点项目,白舍窑的窑火不仅照亮了历史,也正映照着南丰的当下与未来。
千古名家曾巩:耕读传家 创办书院
曾巩,字子固,江西南丰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,世人尊其为“南丰先生”。他一生辗转多地为官,政声卓著。
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,主张“文以明道”,其作品大多收入《曾南丰先生文集》,被后人奉为典范。
在南丰知县的资助下,曾巩建起几间茅草屋作为曾家栖身之所,名之曰南轩。为了秉持耕读传家的祖训,曾巩和族中子弟每天带经而耕,垦土种树,过着以读书为业的生活,曾巩曾不无自毫地说:“家世为儒,故不业他。”
宋至和二年(公元1055年),曾巩创办兴鲁书院,以继周公、孔子之学,曾巩制定校规,亲自执教,欧阳修、王安石等当朝大儒也常莅临讲学,让南丰尚学崇文蔚然成风,至今绵延不绝。
嘉祐二年(公元1057年),年近半百的曾巩和五位同辈族人进京赶考,六人全部录取为同科进士,一时轰动朝野,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等六位曾氏子弟亦成为当代名流,和曾巩一起被世人合称“南丰七曾”,南丰曾氏由此成为世人敬重的江南望族。
千年古城傩舞古朴粗犷
傩舞原为古人举行傩祭时跳的巫舞,数千年光阴流转,最初驱鬼逐疫的仪式舞逐渐演变为娱神娱人的面具舞。
南丰傩舞,俗称“南丰跳傩”,延续了“歌者不舞,舞者不歌”的古老传统,与其他地区规范不严格的“杂傩”迥异,因其保留了复杂的仪式性步骤和祭祀相关的内容,完整再现了秦汉时期驱邪祈福的风貌,在人类学、宗教学、民俗学、艺术学、戏剧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,被誉为“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”。
南丰县现存傩班139个,艺人2000多名,其中以石邮村的跳傩最具代表性。
每年正月,石邮村都会举行为期半个月的"跳傩"活动。初一叫“起傩”,傩班开始沿着乡间小路上户跳傩,直到正月十六“搜傩”为止。
“搜傩”日石邮全体村民都会参与,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观傩,场面蔚为壮观,石邮因此被誉为“中华傩舞第一村”。
2006年,石邮傩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南丰傩舞多次应邀赴日本、韩国、法国等地演出,让南丰傩舞蜚声海内外。
南丰蜜橘 蜚声海内外
南丰蜜橘的栽培历史超过1300 年,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为南丰蜜橘的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,含钾量极高的土壤,极少霜冻的气候,使得南丰蜜橘格外香甜,从唐代以来一直都是皇家贡橘。
历经千年发展演变,南丰蜜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栽培系统,通过多品种多品系混种,林下间作套种,橘基鱼塘等方式,培育出红橘、火橘、广橘、乳橘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群,具有色泽金黄、皮薄核少、肉嫩无渣、香气馥郁、营养丰富等特点,为南丰蜜橘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。
近年来南丰着力打造百亿蜜橘产业,全面启动南丰蜜橘品质提升工程,优质蜜橘种植面积已达70多万亩,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,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标准,并获得“农产品地理标志”,凭借优势品种和优良品质,南丰蜜橘赢得了大量来自欧洲的订单,南丰成为全国首批“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”之一。
2017年11月12日,第十三届江西南丰蜜橘文化旅游节在橘都文化广场开幕,以“五个千年文化”为主题的踩街活动是开幕式的华章。深厚的历史积淀,孕育出南丰独有的五大千年文化:千岁贡品南丰蜜橘,千载非遗南丰傩舞、千古才子曾巩、千秋古窑白舍窑、千年古邑南丰古城。这是南丰文化的精髓,也是南丰人民的宝贵财富。
用影像记录当下,以地方表达中国
昨天的变迁,今天的影像,明天的历史
中国影像方志
《南丰篇》
播出时间:12月30日 15:38
来源:央视科教
编辑:刘梦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