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丰县 [切换站点]
热门站点
抚州市
同城头条  >  本地  >  江西是怎样炼成的?丨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丨
江西是怎样炼成的?丨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丨
2019年03月14日 19:32   浏览:165   来源:初色南丰

丨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丨

▲ 壮美江西。摄影/詹曾文

-风物君语-

山、地、人




如今,江西的存在感很弱,还因此有了一个十分中二的名字——“阿卡林省”。

 

确实,江西从来没有成为过全国政权的中枢核心所在,整个古代史之中,除了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,也鲜有发生左右中国政局的战争。作为一个内陆省,江西被六个省包围,颇有些消失于人海之中的意味。

 

▲ 被团团包围的江西。绘图/Paprika


江西留下了诸多令人惊叹的时刻。但是,在我们的意识之中,第一反应并不会把那些耳熟能详的标签贴在江西的身上。


▲ 位于江西铅山境内的武夷山脉,是江西省首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。人们提起武夷山往往只想起福建,这对于江西可谓十分不公。图/视觉中国

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《望庐山瀑布》人人会背。庐山,就在江西。


▲ 庐山的美,不只有瀑布。摄影/殷锡翔

 

中国的英文China有瓷器之意,而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瓷,大量产自“瓷都”景德镇。景德镇,就在江西。


▲ 国宝级文物“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”。釉里红于元代景德镇窑创烧。图/视觉中国

 

更重要的,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,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,从此“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”革命方针逐步落实,最终才有了新中国。井冈山,就在江西。


▲ 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。 摄影/邹进


时间拉到现在,我们都在说江西没有存在感,可这不能说明她真的不存在。对于江西,我们确实不够熟悉,如果我们了解了今日的江西从何而来,会发现很多专属于她的精彩。


 

江西在哪里?

 

在中国的地理大区划分中,江西常常被划至长江中下游区域。这一带山水相依,又有水土宜人的广袤平原,古来富足,江西也不例外。


▲ 时至今日,环鄱阳湖地带依然是长江中游的黄金地段。环鄱阳湖城市群也被视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。绘图/Paprika


江西土地多红壤,适宜耕种的水稻土、黄壤大约只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。这对农业发展来说算不上是绝佳条件,但是江西省依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,也曾经在古代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财赋大省。


 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 

▲ 左图:万安涧田售卖的干果特产。摄影/周昭辉; 右图:赣南脐橙,江西最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水果。赣州的山地以第四纪红壤为主,土层深厚,为建立脐橙果园提供了优质的条件。 图/图虫·创意


土地是江西的天赋所在。这里富含大量矿藏,例如量大、质优、埋藏浅的铜矿,使得江西早在商代就有了采铜业,也一直是君主专制时代国家铸币的基地之一。高品质的瓷土高岭土的储藏量更为日后中国瓷器的发展埋下了伏笔。


 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 

▲ 萍乡煤矿也曾辉煌一时。图从左至右:已经停用的青山矿选煤厂大楼;采掘区内被废弃的一幢建筑,外墙上留下的标语格外醒目;总平巷,安源矿下井口之一。 图/图虫·创意


江西省三面环山,东有武夷山脉,西有罗霄山脉,南有大庾岭、九连山脉,北部则是平坦的鄱阳湖平原。赣江、抚河、信江、修水等河流水系,在中部丘陵之中穿行而过,向北汇入鄱阳湖,进而与长江联系在一起。


▲ 被“三面大山”团团包围的江西。绘图/Paprika

 

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形成江西这个省的必要条件之一。以水系、山脉为天然界限,江西省的版图自唐代设立江南西道开始,便基本固定下来。被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六省包围,江西既四通八达,又难展拳脚。很多江西人甚至因此远离故土。深圳786万常住外来人口中,有大约102万江西人,总占比排行第三。


江西在这里诞生。既纯粹,又复杂;既古老,又年轻;既让我们亲切熟悉,又让我们好奇陌生。

 


萌芽 | 山中的“远亲”


▲ 赣州市崇义县,上堡客家梯田。摄影/杨昕

 

江西也有她的幼稚期,而且这段时期,因为山地造成的隔绝状态持续了很久(仅通过山间孔道保持与外籍联系)。中华文明的早期,南方的开发还极为缓慢。先秦时期的江西地区,被称作“吴头楚尾”,这种模糊的存在方式使得关于此地的记载几乎等于零。尽管如此,考古发现早已证明,江西的远古居民很早就发展出了较为纯熟的制陶、耕种技术。

 

秦汉时期,中国人的生存、生产、生活都已有了一套略显粗糙,但颇为完整的准则。然而,江西却是反应较慢的一个。

 

▲ 龙南县南武当山。位于湖北的“北武当”名震天下,然而位于江西省南部的“南武当”却是十分低调。这里的风景同样壮美,有着美丽的丹霞地貌。摄影/林的边际


彼时中国的中心仍在黄河流域。江西天高皇帝远。当时已普遍实行郡县制,可江西如今的省域之内,中央王朝的有效统治仍长期得不到确立。在当时的帝国范围内,几乎可以算是边缘地区。


▲ 秦汉时期江西地区行政区划变迁。绘图/Paprika

 

这种地位可以归咎于地理环境。山脉的阻隔,特别是五岭的存在,使得江西几乎就是秦朝有效统治范围的极限。尽管岭南地区也被强力征服,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促成了南越国的自立。此时,江西是淤塞的。


▲ 武功山。古代地理学家、知名驴友徐霞客有诗云:“千峰嵯峨碧玉簪,五岭堪比武功山。” 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、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,被冠以“衡首庐尾武功中”之称 。摄影/飞鸿踏雪

 

江西农业的发展程度也不足以支撑她的崛起。江西的农业以鄱阳湖为中心。几条江河每年沉积下来的泥沙,就是农业发展的根本。可是,由于人力和技术的缺乏,秦汉时期的鄱阳湖区还是块璞玉。汉豫章郡下辖18个县,而相邻的的今湖南地区一共有47个县。


▲ 俯瞰鄱阳湖的湿地景观。图/图虫·创意


各种条件限制下,江西并不起眼,只能说是偶有灵光乍现。《滕王阁序》曾提到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”,江西不够发达,但是依然有徐稚这样流芳千古的名士。《后汉书》却说徐孺是“自江南卑薄之域,而角立杰出”。夸他的同时,顺便踩了江西一脚。


近几年让我们对早期江西有所了解多亏了海昏侯刘贺——中国最幸运的倒霉蛋儿之一。他幸运地从皇室子弟中脱颖而出,又十分不幸地赶上了最有名的权臣霍光。霍光一句“行昏乱”,刘贺就不得不从还没坐热的皇帝宝座上挪开了屁股。


 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 

▲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,各种金饼、马蹄金闪闪发光。摄影/李若渔


数年之后,废帝刘贺以海昏侯的名义,被发送至鄱阳湖畔。随他而来的有4000户昌邑故国(今山东菏泽附近)的百姓,他们的到来为江西提供了珍贵的劳动力,以及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。在中国,只要人与土地结合,就总能有精彩的故事生根发芽。

 

 

积累 | 闭关修炼的鱼米之乡

 

▲ 鄱阳湖丰收的渔民。图/图虫·创意


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,一直伴随着人口的迁徙流动。其中,人口南迁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股潮流。

 

江西是这股潮流的最大受益者之一。汉朝,特别是汉末孙吴政权强而有力的征服、开发进程,驱使大量山民加入农业生产,相当于狠狠向前推了江西一把,农业规模逐渐扩大,有效统治慢慢建立。


▲ 婺源一处农家内晾晒的玉米、腊鱼、辣椒。婺源实际上一直是古徽州六县之一,直到1934年才首次划归江西管辖。摄影/李若渔


后来北方战乱不断,江西因为相对封闭,而成为南迁百姓的目的地之一。这对于仍身处传统农业社会的江西来说,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。有劳动力、有技术,再加上丰饶沃土,江西经济迅猛发展,逐渐赶上、甚至超过了相邻的两湖地区。


▲ 婺源的油菜花田。摄影/吕正

 

两晋南北朝时期,江西已有一股昂扬向上的劲头,我们也能看到更多江西人活跃的身影。陶侃,在门阀世族垄断政坛的晋朝,少有的能够官居太尉的寒门子弟;陶渊明,文采斐然,可算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偶像之一;许逊,东晋著名道士,《西游记》里建议玉皇大帝派孙悟空看守蟠桃园的真人就是他。


▲ 九江芦林湖。图/视觉中国


南朝豫章人雷次宗描述自己家乡时写道:“地方千里,水陆四通。风土爽垲,山川特秀。奇异珍货,此焉自出……人食鱼稻,多尚黄老清净之道。”可以看出,江西(尤其是鄱阳湖区)已是富足安逸的鱼米之乡。


▲ 夕阳下的鄱阳湖。摄影/殷锡翔

 

经历秦汉以来的数百年积累,江西崛起的内在驱动力已成形。只需要一个契机,或者说一个出口,让这股力量释放出来。



爆发 | 打通江西的“任督二脉”


▲ 唐朝设立的江南西道正是江西一名的由来。其治所所在地洪州,正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。开大庾岭的举措更是让江西迅速得到了发展。有唐一代,江西都是唐朝政府稳定南方局势的战略要地。图中为唐江南西道的今江西省部分。绘图/Paprika

 

江西很幸运。在经历漫长的积累期,各方面都做足准备之后,恰好迎来唐宋开启的黄金时代。开元四年(716),张九龄上书唐玄宗建议开凿大庾岭,并随后主持了梅关驿道的铺筑。这个举措当即改变了岭南商路的格局,原本取道广西的商人纷纷转向梅关,改走珠江水系北江段(发源于今江西信丰县境内),直接南下广州。


▲ 青山掩映之间的大余梅关。从公元8世纪开通直到20世纪粤汉铁路通车,取代了梅关道的地位,这里一直是南下广东的交通要道。摄影/陈彦


原本把江西围得密不透风的山岭,闪出了一个口子,江西淤积了千年的闷气瞬时一扫而光。赣江——大庾岭商道连接珠江、长江两大水系,进而将江西完全纳入全国的交通网之中,迅速盘活了江西境内的资源。原本大量荒置的山地也被利用了起来,生产茶叶、木材。相应的,采矿业、陶瓷业也都因为需求的上涨而快速扩张。总而言之,此时的江西一片繁荣。


▲ 位于景德镇浮梁市的瑶里古镇,古名“窑里”,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。 图/图虫·创意

 

到了宋朝,江西已经是“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”的重要都会。这种经济上的快速积累,是塑造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江西的前提。

 

江西被打通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闭塞,更是文化意义上的闭塞。以前因为世家大族对政权、文化的垄断,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,江西落后的局面,使得鲜有大家族出身于此,也就缺乏本乡本土的旗帜性人物。


扭转这一局面的正是科举制度。唐太宗得意于“天下英雄入吾彀中”时,不会想到这一延续前朝的善政会对中国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。


▲ 流坑村以科举人才辈出闻名,宋代时有"一门五进士,两朝四尚书、文武两状元,秀才若繁星"之美称。 摄影/耳东尘


江西就是个很好例证。科举制实行之前,江西数得上的杰出人士屈指可数。而在此之后,伴随着经济发展,江西文化的兴盛让人无法忽视这个后起之地。仅唐宋八大家,江西就占去三人。更不要提黄庭坚、晏殊、杨万里这些中国文学史无法忽视的名字,以及文天祥那样的不屈不朽的英雄人物。


人才上下流动的通道畅通,是中华文明得以在唐宋再攀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对江西人来说,一个个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榜样,刺激着他们投身于博取功名的浪潮中。江西崇文尚学的风气一开,吸引了朱熹、陆九渊等等当世大儒开坛讲学,江西办学之风为之一振,书院因此在江西遍地开花。


▲ 白鹿洞书院,被誉为“中国四大书院之首”。始建于南唐,于宋代经朱熹完成重建。图/图虫·创意

  

▲ 鹅湖书院。朱熹和陆九渊的“鹅湖之会”,是江西文化史上的一次高峰。辛弃疾与陈亮的二次“鹅湖之会”更是留下了“男儿到死心如铁,看试手,补天裂”的名句。图/图虫·创意


出世与入世一直是中国人两难的选择。能金榜题名自然好,落榜也未必是坏事,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向来是中国人哲学思考中的重要部分。文化大省江西,也是宗教大省。佛教曹洞宗、洪州宗都发源于江西,三清山、龙虎山至今都是香火鼎盛的道场名山。这么一看,江西倒也是个进退自如的好去处。


江西没有搭上秦汉第一次大发展的便车,但是在唐宋的突飞猛进实在让人印象深刻。江西人并没有辜负王勃那一番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的夸赞。


▲ 三清山。可能没有哪里的山,比三清山“玉京,玉虚,玉华”的名字更美,形象更生动的了。道教的三位至上天尊,如坐三山之巅,守护着这片清静无为之地。摄影/龚建平

 

▲ 位于鹰潭市西南端的龙虎山。崖壁上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悬棺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。上图/视觉中国;下图摄影/于永乐


▲ 滕王阁始建于唐,第六层的圆拱形藻井是摄影师的“打卡圣地”。上图/图虫·创意;下图摄影/于永乐

 

 

沉寂 | 余音绕梁

 

唐以后的帝制时代,江西人以种田养家糊口,靠读书出人头地,固执地坚守着“耕读传家”的生活模式。不仅仅是在江西,这种理想和希望,长期以来都是支撑中国人繁衍生息的动力。江西的富足由此延续了很长时间。


▲ 吉安市吉水县乌江镇油菜花田。世人说起江西油菜花只道婺源,这样得错过多少美景。摄影/邹进

 

尽管江西是鱼米之乡、赋税重地,但是整个君主专制时代,这里发生过的直接影响全国格局的大事件屈指可数。最重要的一次大概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。


▲ 在永修县鄱阳湖大湖池湿地,两只苍鹭剑拔弩张,争夺食物。图/图虫·创意


朱元璋完成了中国帝制时期唯一由南向北的大一统。在他征战的路上,江西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站。他不仅在这里消灭了一生最强劲的对手之一——陈友谅(称汉王,以九江为都城),还把老对手的地盘作为前进基地,进军两湖、两广、云贵等地,北伐的军需也有不少出自江西。也是在这一时期,江西大量人口流出,流向周边省份,江西人的性格、文化同时进行了一次集中的输出。


▲ 产自九江的庐山云雾茶,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。在明代的《庐山志》中,已经可见对云雾茶的记载。图/图虫·创意


明清两朝,中国沉浸在古老帝国光辉中,江西作为农工商业大省,尽心尽力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。海禁政策的存在,使广州取得了几乎垄断的通商口岸地位。江西的物产,比如色泽莹白的景德镇瓷器,通过赣江——大庾岭通道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走向世界。江西自唐宋以来的余威犹在。


 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 

▲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,人们可以看到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。 摄影/王寰




新生 | 山是革命的庇护所

 

▲ 弋阳龟峰,乌云压阵。这里保存着壮年期丹霞地貌的遗迹。 图/图虫·创意


不管是人还是文明,在成熟到一定阶段时,都会因处世方式的日渐练达而丧失一些原有的锐气。

 

及至清朝,帝制中国已如落日余晖。庞大的国家机器,熟练而慵懒地搪塞着日常事务。科举制度也因为专制的束缚变得越来越僵化。但是依然有无数人想要削尖脑袋钻进那个陈腐的官僚系统内。


▲ 位于景德镇北的浮梁古县衙,始建于唐。现存的浮梁古县衙,建于清道光年间,是我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。 图/图虫·创意


江西人对耕读传家的执着,在此时将他们和行将就木的帝国紧紧捆绑在一起。整个国家的落后,令江西的前途也蒙上了阴影。而统治者却在闭关锁国之后,享受着自以为的天朝荣光。

 

直到鸦片战争爆发,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被击破,中华文明由河流向海洋过渡。经济中心逐渐向沿海的省份转移。江西作为内陆省很快丧失了优势。东部沿海地区机器轰鸣,可江西人依然靠着手中与千年以前并无两样的农具来挣一份口粮。


▲ 永新县保存完好的老屋建筑。永新县是全国著名的“将军县”,曾是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省委驻地,是“三湾改编”的所在地。 摄影/周昭辉

 

很多有识之士对于江西的颓废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气愤。谭嗣同评价江西说了这样一句话:江西习俗守旧,愚如土番。而他对湖南的评价则是“文明日新”。

 

好在人总是会自寻出路的,不然中国的文明也不会延续到今天。近代以来,经济转型艰难,战争频繁,都使得江西的社会状况每日俱下。地主加租,工矿的恶劣环境,使得底层民众的生活异常艰苦。他们正是日后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得最坚决的一群人。


▲ 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品:红四军军旗、袖章、识别带和写有“六项注意”的包袱布。 图/图虫·创意


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;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;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……江西的土地上,充满了红色的印迹。我们现在很难对他们的经历感同身受:一群出身、经历各异的人,甚至他们的衣服都颜色不一,连手里的武器也五花八门,唯一相同的或许只有对理想的坚持、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,就是这样一群人,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
▲ 南昌八一广场。 摄影/詹曾文


直至长征,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武装一直在江西坚持斗争,江西由此创造了革命史上的诸多第一。那么,为什么是江西呢?毛泽东早已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答案:

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,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,而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。二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,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。外来军队“剿共”“剿匪”,情形不熟,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,往往不很热心。三是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比较远一点,不比广东接近香港,差不多什么都受英国的支配。

——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毛泽东


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藏品。图/图虫·创意

 

山曾经阻碍了江西进入文明主流的步伐,曾经因人的努力和改造成为江西崛起的转折见证者,此时又成为了保护、支持江西人,乃至所有中国人自救的庇护所。大概中国人就是有这样一种难离土地的情结。


▲ 井冈山火炬广场。图/视觉中国


民国时期的江西,无疑吸引着全国的目光。蒋介石对江西青睐有加,经常飞抵南昌办公,庐山还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夏都。也正是在庐山,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,发表了《庐山声明》,正式向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回应,向全体中国人发出了号召:地无分南北,年无分老幼,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。


▲ 庐山观云亭。 摄影/殷锡翔

 

当一切归于平静,江西又再度沉寂。我们现在好像很难看到江西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,她随着中国的兴衰而起落,坚持了上千年的耕读传家,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似乎格格不入。

 

“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。”江西因为先前跑得太快,而缺乏后劲,被其他省份甩在了身后。但是,这不妨碍我们回顾她的来历。世事难以强求。大概也正如《滕王阁序》最后一句所说:请洒潘江,各倾陆海云尔。我们为之竭尽所能即可。


▲ 庐山望江亭。 摄影/殷锡翔

 

- END - 

文丨伊森

图编丨Geethan 袁千禧

设计丨Q年

地图编辑丨Paprika

封图摄影 | 殷锡翔

特别感谢 | 江西省摄影家协会


参考资料

钟起煌主编《江西通史》

韩茂莉《中国历史农业地理》

王子今《海昏侯故事与豫章接纳的移民》

肖华忠《秦置豫章郡的历史地理探讨》

李孝聪《中国区域历史地理》

毛泽东《毛泽东选集》

地图参考: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

头条号
初色南丰
介绍
不忘初心,出色青年!
推荐头条